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1)对标“长三角” 聚力大服务——合肥市档案馆跨馆利用服务工作纪实

时间:  2019-09-27 10:28   中国档案报    陈德堂 点击:
打破“孤岛”状况,开放服务外延。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为档案工作跨馆利用提供了条件。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2018年3月以来,合肥市档案局馆主动对标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的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合作协议,努力打造大档案,聚力大服务,本着“资源共享、便民惠民”的宗旨,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聚焦思维 创新服务理念

        在长三角合作协议签订之前,合肥市档案馆和大多数档案馆一样,基本都是为本辖区服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全面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提出,打破档案公共服务“各自为战”的要求迫在眉睫。

        市档案局馆领导审时度势,突破思维禁锢,根据省档案局和合肥市委领导指示,在连续3届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和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目标考核第一的基础上,决心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省市有关领导先后到市档案馆调研指导,就档案局馆机构改革和对接长三角示范区、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落实“一网通办”服务要求等工作,指出要开放思想,突破地方局限,打造大档案,聚力大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新时代的作用。

        打破“孤岛”状况,开放服务外延。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为档案工作跨馆利用提供了条件。以往各自为战的“孤岛”状况,就必然要打破,这不仅扩展了档案工作的内涵,还扩大了其外延。突破服务属地化,开拓“异地查档、跨馆出证”外延,方便群众就近在居住地查档,提高档案服务民生水平势在必行。这要求市档案局馆既要为合肥本地服务,还要为全省服务,更要为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服务。为此,市档案局馆凝心聚力、主动融入,积极与“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对接,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省档案局下发《关于做好“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启用的通知》后,市档案局馆就对各县(市)区下发《关于加快启用“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通知》,在省档案局文件的基础上,明确了硬件、人员要求及实现“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行动方案,标志着合肥市档案工作对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聚焦机制 健全服务保障

        跨馆服务必定要有完善的机制保驾护航。市档案馆首先积极健全机构,将原来的保管利用处拆分,成立征集利用处,扩大了利用服务功能,增加了两名专门人员,调整科技信息处,增加一名专门人员,确保线下、线上服务人员力量,保证了机构和人员落实。其次是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市档案局馆分设后,重新编制了《合肥市档案馆制度汇编》,增加完善了数字档案馆管理、档案开放、利用风险防范等制度;公开了服务内容和联系监督电话,上墙各项规章,印制了《合肥市档案馆便民服务指南》《合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公共服务事项接待窗口告知单》《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办事指南》和《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申请表》等便民事项;配备了《图说档案》《档案总动员》《合肥骄傲》等宣传品,印制了利用者满意度调查簿,自觉接受群众公开监督,基本健全了全市档案跨馆利用服务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此外,市档案局馆主动健全设施设备。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局馆办事大厅于2018年12月3日正式挂牌,主要办理市档案局馆所属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共设立4个窗口,包括1个公共服务事项、1个互联互通跨馆查询和2个常规档案调阅利用接待窗口。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市档案局馆主要进行了“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安装与配置,及时完成了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对接,全部配置了相应台式机、身份证阅读器、彩色打印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并根据对接要求将服务器部署在政务外网或互联网上。在实体环境建设方面,市档案局馆改善了办事大厅工作环境,重新设置了工作台,制作了服务事项窗口指示牌,加挂了遮光窗帘,维修了中央空调,配备了休憩桌椅、急救药箱、饮水机、一次性纸杯等便民用品,开通了长途电话,为顺利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优化了人民群众的查档体验。今年3月,随着机构改革的完成,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局馆办事大厅正式更名为合肥市档案馆政务事项办事大厅。

        在健全保障能力方面,市档案局馆首先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市档案局馆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培训,随后组织县(市)区负责“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操作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在数字档案馆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让工作人员参与软件系统的验证审查,适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相关人员懂系统、知流程、会操作。其次是进行跨馆查询系统测试,于2018年12月25日完成了市档案馆与全市9个县(市)区对接“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测试。在全省范围率先完成区域内“互联互通、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测试工作,积极推进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今年4月,合肥市民王女士要求查阅保管在老家长丰的婚姻档案,市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线上查询,出具了证明,这是全市“互联互通、跨馆查询”线上服务的“首单”。同时,合肥市档案馆先后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和福州市档案馆签订了跨馆利用服务协议,并正在积极与其他城市沟通协议签订事宜,形成统一的利用标准、内容、格式和流程,为开展合肥市档案馆与长三角地区以及安徽省内各市档案馆间的跨馆利用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实效 着力服务落实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合肥市档案馆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全面加强档案基础业务、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经济建设、工作查考、编史修志等提供优质服务。自机构改革局馆分设以来,市档案馆本着“热情服务、高效便民”的理念,开展了各项利用服务工作。截至7月底,市档案馆共接待查档群众1622人次,调阅档案1977卷,复印档案资料4386页,查阅电子档案原文57.8万页,实现线上省内跨馆利用1次、长三角地区线下跨馆利用5次,初步实现“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目标,开始走上“互联互通、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的大服务轨道。

        市档案馆深度挖掘档案文化资源,在馆内设计布局了红色、廉政和档案文化版块;在《合肥晚报》设立“档案观止”专栏,并推出同名微信公众号;与合肥电视台联合推出电视专栏《档案今拾》;梳理合肥工业发展历史,编印图书《合肥工业的铿锵脚步》;举办“毛泽东手书诗词陈列展”,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观了展览;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5个方面基本功能,努力打造合肥“南有创新馆,北有档案馆”的窗口品牌,为合肥市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提供了档案支持。

        同时,市档案馆切实加强档案利用,努力做到“为党委分忧,为政府解难,为民生着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档案馆注重发挥档案凭证作用,每年帮助解决数十起信访、维稳等方面问题,为平安合肥、幸福合肥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市档案馆严格接待查档制度,承诺工作时限。查档申请者只需出示有效证件,说明查档需求,一般1个工作日内便会收到查询结果。在今年全市54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效通报中,市档案馆查档服务获第3名。在接待服务方面,市档案馆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微笑迎送、热心接待、细心检索、仔细查阅,获得群众的普遍好评。

        目前,市档案馆共保管民生档案6大类113万卷(件),平均每天接待查档群众近20人次,平均每年提供数万张工资凭证,帮助工人解决退休或工龄认定等问题,真正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对馆藏16万卷知青档案、88个全宗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和其他民生档案进行全面清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民生档案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