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善为助推档案升级 共建共享服务乡村治理——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走出创新发展新路子

时间:  2020-04-21 13:34   中国档案报    孙静 孙晓霞 点击:
张家港市档案部门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实践需要,全力打造具有张家港特色的档案服务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为充分发挥档案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张家港市档案部门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实践需要,全力打造具有张家港特色的档案服务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全市10个区镇、121个社区、147个行政村、134个涉农单位档案工作达省星级标准,档案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成效显著。

适应改革需求,建立新型农村档案治理体系

    市档案局将档案工作定位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以市委办名义出台《关于做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完善了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考核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管理体制和绩效考评体系,建立适应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档案工作新机制,激发乡镇档案机构活力。

    市档案局不断创新乡村档案工作机制,打造区域性“乡村大档案”发展格局,初步建成了了以综合档案馆为核心,涵盖开发区、镇、村(社区)、家庭的档案馆网体系,形成集群式规模效应。引导具备条件的镇(区)、村积极探索区域内档案资源整合利用新模式,建立镇(区)、村档案馆(中心),集约化管理区域内各层面档案资源,个别档案保管条件较差的行政村实行“村档镇管”。目前全市10个区镇全部建立档案机构,建有7个镇、村档案馆。镇级档案馆履行对内保管利用,对外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的职责。全市先后建成了全省首家区镇合一档案馆——杨舍档案馆,全省首家村级档案馆——永联档案馆等。全市涉农档案总量已达25万余卷51万件,不仅满足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需要,也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好的管理离不开监管。近3年来,市档案局围绕农村基层档案管理机制、档案安全、基层单位撤并档案处置等,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10余次,并联合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围绕村镇建设、民生领域档案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等开展专项督查,不断强化外部监管,提升基层档案治理水平。

    为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档案治理实践,推动档案建设向基层下移,构建多方协同的档案治理体系,近年来,市档案局加大各方力量调动,将基层组织、村(社区)志愿者、居民群众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范畴,完成88万字“百村万户”口述历史档案建设,完成25万多张乡村记忆影像记录,建成681分钟的方言乡音数据库,完成1.5万余户家庭建档工作。其中南丰镇33户农民集体建档的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对接治理内涵,构建新型农村档案资源体系

    农村档案资源是新形势下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2019年,市档案局被确定为“全国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国家级试点”。围绕试点要求,在全市初步建成全覆盖的乡村档案资源体系的基础上,市档案局围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的改革方向,开展大量调研,与民政等涉农部门联合梳理、研究,确定了建立村务管理档案资源目录(清单),得到基层一致好评,走出了一条符合基层治理需求,有效结合村务工作实际,又能助力基层减负的农村资源建设新路子。

    围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调格局,市档案部门指导各村(社区)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民生微实事等方面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抓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做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矛盾调解、来信来访、“网格化”社会治理、“全科社工”“三社联动”等平安乡村建设领域建档工作,为打造新时代港城善治乡村提供支撑。

    围绕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市档案部门指导各村(社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特色、装备科技及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农旅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融合等领域的建档工作。市档案局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建档工作,并对于完成建档工作的给予资金奖励。

    各村(社区)围绕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新家园,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庄“三优三保”、“三治”专项整治、农村河道水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建档工作;围绕“长江大保护”,做好沿江区域长江保护和修复等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围绕为基层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档案服务的目标,全市建立了医学出生证明、学籍、工龄认定、婚姻、离退休、殡葬等各门类民生档案,为解决居民身边的小、急、难事提供有效保证,并结合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劳动就业等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的档案建设。目前,全市建立了50多类专业民生档案,已接收进馆30多类22.9万件,占馆藏总量的45%。

    为倡导乡村文化新风尚,弘扬优秀乡贤精神,市档案部门指导各村(社区)为“好人”“模范”、老党员、老兵、文明新人以及各村(社区)群众口碑好、社会影响好、群众威望高的乡贤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在广大群众中培育知贤、颂贤、学贤的社会新风尚;依托乡村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工程的实施开展,建好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宅名村、“非遗”传承等方面档案。

    此外,市档案部门围绕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文化主导和撤村建居等行政村不同发展类型,注重加强反映乡村发展特色,如农业特色、村企发展、基层党建、村改居、集体经济组织、特色村庄等的档案资源建设。

突出高效共享,推动档案服务转型升级

    近年来,市档案部门以推进“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智慧档案建设模式,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多维化等新技术,构建以“存量数字化”与“增量电子化”并重的乡村数字档案资源体系,打造互通共联的乡村“智慧云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乡村档案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市档案部门不断加强乡村数字档案资源集聚,持续推进乡村基层单位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全市各镇、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全部使用与市档案馆同步配套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了农村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为提高数字资源质量,2018年,市档案局开发利用“电子档案检校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检测校验手段,对各类民生档案数据进行人工智能校验,全面提升基层档案数据质量,为在新时代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以“档案查阅窗口、电子文件中心、图片中心、音视频档案中心、民生档案远程共享平台”为主体的基层档案服务平台,多渠道发挥乡村档案利用、宣传教育和信息交流等功能。全市还将村级档案利用纳入便民服务事项清单,2013年建成的“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了200多万条民生档案信息,现已实现了与全市10个区镇、49个村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自平台开通以来,市档案馆已提供档案查阅3.9万人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3.7万余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5万个。特别是去年乐余镇在推进“三优三保”专项工作中,利用共享平台为1.9万余户农户、企业提供了建房许可证存根,真正实现了“查档随时随地、阅档一键打印”。

    为实现民生档案更大区域内的共通共享,2018年,张家港市民生档案服务工作开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顺利连通“江苏省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全省远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更便捷可及的档案服务。张家港市民李先生对此赞不绝口。李先生人在南通,办事需要提供婚姻档案证明,而南通距张家港车程100公里,回到张家港办理耗时耗力,通过全省服务平台,从他提出申请到出具证明仅用时5分钟。这是张家港融入长三角档案区域共享后受理的首例民生档案查阅服务,真正显示出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区域平台的便捷优势。

    2014年,市档案部门率先在全省启动智慧档案馆建设项目,基于“大档案”监管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智慧档案建设,构建集全市乡村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监管、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档案管理体系,并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对全市乡村档案工作的监管以及全市“乡村记忆”档案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开发利用。

    为助推全市“放管服”改革,市档案局探索建立电子档案平台,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事项”产生的电子业务数据在线归档;对接“互联网+监管”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实现相关业务文件单套制归档,为基层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提供信息支撑。

    为整合盘活档案资源,市档案部门积极打造基层档案文化供给体系,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培育打造一批“村史陈列室”“家门口的档案忆空间”“档案文化社区体验馆”,打造乡村档案文化阵地;开发一批有影响力、有深度的基层文化产品、档案文化项目等,不断活化档案资源,将档案文化服务进一步下沉到基层,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