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有梦 青春无悔——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室主任孙瑾

时间:  2019-06-24 16:08   中国档案报    陈浩 本报记者 宁 点击: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辅助性、支撑性的工作,没有台前的聚光灯,只有幕后的默默无闻;选择档案事业就是选择了一份寂寞,一份孤独。

        在2019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全国妇联表彰了一批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在表彰名单中,一位兰台巾帼的名字赫然在列。她就是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室主任孙瑾。

        这位兰台模范在全国各行各业的众多优秀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在让人钦佩的同时也吸引了全国档案工作者的目光,而她20多年寒窗苦读、10多年砥砺奋进的先进事迹,也成为了“报国心、档案梦”的完美诠释。

选择无悔——“这就是我想要干的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辅助性、支撑性的工作,没有台前的聚光灯,只有幕后的默默无闻;选择档案事业就是选择了一份寂寞,一份孤独。当孙瑾考入军校,选择图书馆学专业时,很多人对她作出这样的描述。

        年轻人起初并不在意价值与意义,只是自觉不自觉地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经过多年学习深造,孙瑾成为我军图书馆学专业首批博士毕业生。毕业之际,师长关心地询问她的去向,得知她想去专业对口的档案馆,感到有些意外。孙瑾在校期间参与过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过省部级项目,展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大家都认为她应该去科研单位施展拳脚。在质疑声中,孙瑾也曾感到彷徨和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档案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那里能干什么事?”

        带着疑问,怀着忐忑,孙瑾走上工作岗位。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解放军档案馆承担了《城市解放(中央卷)》编纂任务,这是她第一次亲密接触历史档案、感知档案背后的故事。一份份战斗命令、一张张伤亡统计表,把她带到了残酷无比而又激情燃烧的战场,我军官兵舍生取义的悲壮如在眼前,将士们身体里流淌着的热血和骨髓里充盈着的信仰仿佛可以触碰。从那一刻起,她意识到:档案并不是冰冷的“故纸堆”,而是有血性、有温度、有灵魂的“记忆库”。因为一份档案,负伤老兵的戎马足迹、征战荣光就能得到证明,合法的权益就能得到维护;因为一份档案,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被立刻剥下伪装,英雄的尊严就能得到捍卫;因为一份档案,国家军队重大政策出台就有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避免走弯路。她渐渐明白:“在档案馆里,要做的、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时的重要论述,也是孙瑾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她说:“习总书记专门对档案工作作出这样的论述,讲得这样深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干好这项工作呢?有那么多珍贵的历史档案值得开发、那么多可贵的革命精神需要弘扬、有那么多亟须解决的现实发展难题需要从档案中提取借鉴,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和建设,档案文化日益承担起引导人们以科学态度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成为社会发展必须倚重的本源性力量。如此看来,我还有什么可彷徨的呢?档案工作大有可为,这就是我想要干的工作!我是幸运的,在人生的选择中,我找到了值得一生热爱与奋斗的事业。”

尽责无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对于“专业”这个词,孙瑾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专业知识是基础,依靠学习教育可以得到;专业能力是重点,需要岗位历练、经事成长,只有在实践中尽心尽责、摔打磨炼,使专业知识得到沉淀、专业作风得到滋养、专业精神得到厚植,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能力的巩固与提升。”孙瑾深知,真正的“专业”绝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十多年来,她立足岗位,实干钻研,在尽责中自我磨砺,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成长为大家一致认可的骨干人才,也走上了领导岗位。

        出于对她的信任,来馆后领导就让孙瑾参与了4个重要课题研究。课题交叉并进,异常艰难,她沉下心,分清轻重缓急,一项项做,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闯。在研究档案元数据框架时,为了掌握先进国家的一手资料,她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阅,边翻译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在她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解放军档案馆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阵中日记·解放战争篇》,这是军队档案业务部门首次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谓开先河之作。

        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孙瑾却总觉得“似乎还缺点什么”。经过反复琢磨,她找到了答案——应该深挖馆藏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这是新时代档案人,特别是档案编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她始终关注和寻找发挥馆藏档案价值的良机。

        2015年,听说解放军报社正在筹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活动,拟推出20多期抗战特刊。孙瑾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在她的建议和协调下,《解放军报》开设了《走进解放军档案馆·发现抗战》档案解读专栏。为把专栏办好办精,从确定选题到遴选档案,从分头撰写到集中修改,她和同事们一字一句琢磨,一遍一遍修改,甚至经常全篇推倒重来。《解放军报》编辑评价稿件时说:“文字特别流畅,配图恰到好处,整个版面十分鲜活。”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解放军报》再次为解放军档案馆开辟《档案见证》专栏。两个专栏的成功设立,为利用档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近年来,孙瑾参与编辑出版《长征前夜的红军胜利》等7部图书,引起了良好反响;与《中国档案报》《北京档案》等档案专业媒体合作策划宣传主题,积极组稿、撰稿,有力发挥了档案捍卫历史真相、传承红色基因、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独特价值;参与完成的课题中有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年所在处室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军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她个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2016年度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谈起这些成绩,孙瑾始终说的一句话是:“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在她的身上,在她所完成的每一项工作中,可以看到什么是责任,读懂什么是坚守,理解什么是担当。

奉献无悔——“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档案工作看似平淡无奇,深入进去却别有天地,这似乎是许多兰台人共同的感受。回忆过去的岁月,孙瑾感慨:“十年院校学习,十年岗位历练,我从二十多岁的青年学生,成长为扎根兰台的档案人。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其间虽然有许多不易和艰辛,但收获和喜悦同样很多,特别是在与档案事业共成长同进步中,体会到档案人在平凡坚守中展现出的那份崇高,我就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2009年6月,孙瑾怀孕时正值《城市解放》一书亟待编辑出版,那时处室只有4个人,几个月来她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审稿校对。一天,她突然出现出血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诫她必须卧床直到孩子足月。一时间她心生绝望,既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又顾虑手头积压的工作。深思熟虑后,她很快振作起来: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把20余万字的书稿拿到家里,躺在床上审改校对。最后图书按期出版,孩子也顺利降生。2015年,《解放军档案》杂志交由解放军档案馆主办,为提升办刊水平,需对刊物进行全面改版。作为副主编,孙瑾肩上的担子很重。她和同事白手起家,参照档案行业主流期刊风格进行改版,大大提高了杂志的可读性、知识性、鉴赏性;跑遍了军委机关和各档案馆,将档案系统的师友全部发动起来征稿。来稿越来越多,审稿任务越来越重,她每天要看大量的文稿,对眼力、脑力、体力消耗极大,孩子小照顾不过来,她就给孩子报满课后延时班,加班结束后才去接;剖宫产后遗症需要手术,她一再推迟,术后休养期间仍坚持审稿;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右眼视力骤降,从1.5跌至0.2,可做完检查从医院回到岗位的第一件事还是审稿。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杂志越办越好、堪称精品,获得了军队档案系统的高度认可。

        凌云壮志、冲天豪情,以非凡的气魄和壮举改写历史,这是崇高。但是,这只是崇高的一面。另一面,则蕴含在平凡的坚守中。档案工作是平凡的,但孙瑾在平凡工作中的奉献却是非凡的。坚守平凡,创造非凡,更显现出档案人的崇高理想信仰和不懈价值追求。正是这份崇高,支撑孙瑾燃烧青春、照亮责任,奉献小我、成就事业,这份崇高引领人、提升人,让人向着宏阔、高尚、博大的精神之地进发,让我们坚定最初的梦想,有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使命点亮青春,责任磨砺自我,奉献成就初心。采访最后,孙瑾用马克思关于选择职业的一段话与我们共勉:“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