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红色收藏 寻找英雄足迹——一位老电力人的红色档案情

时间:  2019-09-10 10:15   中国档案报    张丽 郝思文 点击:
王连增情系红色收藏,不图名利,坚持“以藏为民”,建立红色档案,弘扬红色文化。目前,王连增的各类红色藏品总量已超过万余件。

        王连增,1938年出生,16岁参加工作,21岁加入中国共青团,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60岁的王连增从河北邯郸供电公司退休。干了一辈子电力工作的王连增,退休后开始从事红色文化的收藏和传播工作。

        多年来,王连增情系红色收藏,不图名利,坚持“以藏为民”,建立红色档案,弘扬红色文化。目前,王连增的各类红色藏品总量已超过万余件。

爱上红色收藏 创办“家庭档案馆”

        走进王连增的家,笔者发现他家并不大,进门右手边是一个约10平方米的长方形小客厅。客厅的墙面上、书柜里,甚至地面上都摆满了各类藏品,这就是王连增建立的“家庭档案馆”。

        最初,退休后的王连增带着对深爱的电力事业的不舍,也因为放不下从事了一辈子的党务宣传工作,总想着以什么样的方式延续这份电力情怀。因此,他想到了集邮,想把与“电”有关的邮票收集起来,等将来拿给身边的人看——这是他集邮的初衷。有了集邮的想法后,王连增制作了很多专题邮册。其中,电力专题类邮册《能源中的瑰宝——电》,曾在国际邮票展览中获得二等奖。0

        收集邮票的王连增不满足于单一藏品的收藏。受到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他从收藏邮品开始,逐步扩展到广泛收集毛主席像章、瓷像、画像、纪念章、宣传画等。也就是在那时,王连增将“家庭档案馆”取名为“聚东阁”。

        此后,王连增收集的藏品种类和范围逐渐扩大,包括涉及众多革命烈士的书籍、报刊、史志等红色文献资料。他将收集的万余件藏品整理归类,进一步丰富藏品种类。

制作专题档案 弘扬红色精神

        儿时,为了躲避战乱,王连增一家人背井离乡逃荒到了山西。日本侵略者对山西进行大扫荡时,王连增一家人又被迫逃进深山,在逃亡中奔波了7天7夜。多年前的经历,影响了王连增的一生。

        2008年8月1日,王连增和另外两名同样热爱红色文化收藏与传播的退休党员,一起发起成立了河北省邯郸市“红色收藏委员会”。王连增将自己初步整理归类后的藏品进行了细致分类,形成了多个红色档案专题,用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收藏委员会”成立10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纪念日,王连增都会联系学校、博物馆、企事业单位等共同举办专题档案展览,还会印发海报、宣传画册和纪念信封。

        由于经常去学校办展,当地许多中小学生、大学生都知道红色档案收集人王连增,他们亲切地称呼王连增为“王爷爷”。

        邯郸市丛台新城小学的学生们对王连增众多收藏中的胶片电影印象深刻,对“王爷爷”更是十分熟悉。拉起白色的幕布,电影胶片在老式放映机里缓缓转动,幕布上出现了《开国大典》《地道战》等经典电影场景,为当地中小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王连增的收藏中还有一顶珍贵的儿童团团帽。王连增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团员。他在学校举办讲座时,经常会拿出这顶团帽,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学生们讲述当年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历史,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学生们听后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年来,王连增的各类专题档案共参展60余场,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王连增的红色专题档案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国主义传统、革命事业在这里血脉永续、薪火相传。

红色档案指路 送700英烈魂归故里

         “我叫曹秀英,今年86岁了。1937年,我的父亲在河北省永年县参加了八路军邯郸大队……”讲起当年为了逃避日本侵略者的追杀而藏匿他乡的过往经历,86岁的烈士遗孤曹秀英老人的眼里含满了泪水。她说父亲参加革命后就杳无音讯了,她从记事起,就一直在寻找与她的父亲有关的信息,却一直没有找到。

        2018年9月,曹秀英的小儿子马云通过他人的介绍找到了王连增,并向王连增求助,看能否帮忙找到有关他外公的信息。见面后,马云向王连增介绍了自己外公的大概情况,希望借助王连增的红色档案圆家人的寻亲梦。

        王连增的“家庭档案馆”中保管着一套红色档案《烈士英名录》,帮助曹秀英圆梦的正是这套《烈士英名录》。这是1947年5月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共13册。其中,干部烈士4册、战士烈士9册。这套书中记载了八路军总部直属队、一二九师、山西抗战决死队、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1.9万多名烈士的详细资料,包括烈士牺牲前所在的部队名称、姓名、职务、籍贯、年龄、入伍时间、入党时间,以及参加战役牺牲的详细时间、地点等。

        王连增认真翻阅《烈士英名录》里每一个名字和信息,发现有一位名叫“喜的”的烈士信息与曹秀英父亲很是相似,但又不能十分确定。随即,王连增告诉马云,让马云去他外公的家乡邯郸市永年县茹佐村查一查族谱。果然,经过查找族谱上的记载,苗群喜的乳名为“喜的”。《烈士英名录》里记载的这个“喜的”正是曹秀英老人寻找了80余年的父亲。

        王连增曾不止一次帮助烈士后人寻亲。2005年,邯郸市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展览展出了《烈士英名录》,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展览现场,有不少参观者向王连增求助查找自家牺牲的亲人。

        随即,王连增将自己从各地收集的《烈士英名录》《河北省牺牲病故革命军人名册》《中国共产党烈士传》《解放军烈士传》、河北和山西部分市县的史志,以及刊载烈士事迹的图片资料等上千件藏品整理归档,建立了红色档案。

        从那时起,全国各地有上百个团体、个人都来请求王连增帮忙查找牺牲的亲人的信息,他们有的来信、来电,有的登门访问。面对他们的请求,王连增一般都不会拒绝,也从不怕麻烦,都会尽力帮忙查找。他认真做好每一份记录,做到有求必查、查必有复。截至目前,王连增的红色档案已经帮助700余名抗战英烈“回家”。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